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章程【7月5日】,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章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p3Kr40Z53CJMNc5bjoQhQ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章程北语研招2024-06-27 21:52 北京手机阅读2024SUMMERCAMP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和出版学科优秀学子夏令营”招贤榜奔赴北语之约燃青春芳华栖息梧桐之畔展凌云壮志 京西繁华之地,全国科技与人文最重要的汇聚点上,坐落着北京语言大学。一所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创办,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校名,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让汉语之声传颂世界的国际型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新中国最早面向国际学生群体开展传媒教育(1962年至今)的高校,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号召下,北京语言大学踔厉奋发,整合优势资源、集结一流师资、瞄准特色赛道,将在国际传播和国际出版两个学科领域蓄势待发,谋划新篇章。1984年5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北京语言大学求学期间,选修“新闻听力课”。(后排左2为托卡耶夫)六十多年来,北语为中国和世界新闻机构输送了一大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成为各个媒体机构的栋梁之才。 毛羽,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电影标委会主任委员。 钱彤,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曾任新华网董事、总编辑。新华社对外部著名记者。 张施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新媒体部主任。近年来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爆火”新闻产品的“幕后英雄”。 季小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黄伟,香港卫视主持人。埃力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驻华首席记者。罗阳,汉学家,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台文化部前主编。(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2024年6月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北京语言大学调研,勉励学校“做大做强国际中文教育,持续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实践高地”,“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促进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质增效,为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学校正推动“三强三新”学科建设,不断巩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三个优势学科的实力,引领语言科学、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中文教育三个学科国内建设。通过交叉融合,系统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建设有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学(国际出版方向)、传播学(梧桐计划人才实验班)四个本科专业,招收新闻传播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 北语新传和出版学科以“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国际传播领军人才、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汇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新闻传播名校毕业生的强大师资阵容;北语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建立紧密联系,聘请多位从事国际传播一线的资深专家成为我校博士生导师;2024年,海外中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者高伟云教授,被誉为“梁漱溟研究史上第一人”的芝加哥大学艾恺教授等一批海外专家受聘成为北语特聘教授,为北语新闻传播研究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来,北语新传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网络数据实验室,服务国家、社会重大需要;面向智能传播时代,打通信息科学、语言学、国别区域研究、国际政治以及新闻传播学科,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人才培养平台,推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转型;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由北语主责成立了中广联合会国际传播研究基地,成为广电系统特色研究基地;同年,加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我眼中的中国”特别媒体行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一道成为培养面向海外的国际传播人才的九大成员高校;2024年,段鹏校长受邀出席由中宣部主办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并在“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发表演讲,系统总结北语国际传播、国际出版人才培养经验,获得学界、业界及传媒行业普遍关注;2024年,结合学校“汉学与中国学”学科优势,段鹏教授主编的“‘一带一路’汉学经典书系”与徐宝锋教授担纲的“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第一辑)”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是对北京语言大学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持续努力与显著成效的高度认可,并为新传、国际出版学子的研究和实践搭建了国家级的平台。 北语新传以“新文科”原则为指引,围绕媒介融合带动学科交叉,打造以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和国际出版为核心的卓越新闻传播和出版学科体系。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机构深度融合,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北语新传深度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宏大战略,全面参与我国国际出版事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战略转型。北语在美国芝加哥建有全资国际出版社Phoenix Tree(梧桐出版社),与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406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成为北语新传学子专属的国际化实践平台。为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我校新传专业的了解,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北语新传将于7月13-14日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本届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学院为京外学子协助提供夏令营期间住宿。活动安排 夏令营活动内容包括学科及专业介绍、学术讲座、座谈研讨、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查等。 受邀出席本次夏令营的专家学者有: 段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国际传播领军人才。 曾任中共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常委、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教研室主任、理论传播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文科科研处处长、艺术学部学部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科技部“111引智计划”智能融媒体基地主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教育部首批文科实验室——国家舆情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联合执行主编。 罗建晖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罗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云国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主任、“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 贾烈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全国国际事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教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张健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任北语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策划了千余种对外汉语教材和中国文化图书。语合中心“国际汉语教材培训师”、语合中心“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法律委员会“语言审读专家”。 郝运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王壮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出版质量评审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市新闻出版领军人才、全国新闻出版引进与输出典型人物、全国数字出版代表性人物。申请项目智能化国际传播: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填报不区分研究方向,基本学制分别为3年(学术硕士)和2年(专业硕士)。数字化国际出版:专业硕士,填报不区分方向,基本学制2年。申请条件申请人应为全国各高校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包括本校毕业生)。符合国家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预计可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申请人本科前三年(或第1—5学期)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学业综合成绩在本专业名列前茅,具体成绩排名由我院确认,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排名限制。每名申请人限报一个培养单位、一个专业。申请程序1.报名开始/截止时间:即日起-7月5日。2.报名方式:发邮件至xinwen@blcu.edu.cn 邮件主题为“姓名+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材料”。3.申请材料:(1)《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均以“***(所在高校)-申请专业-姓名-申请层次(硕士)”命名,营员填写后需由申请人本科所在院系审核盖章);(2)身份证(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3)学生证(本人信息页及加盖各学期注册章页);(4)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由学校或院系教务管理部门盖章);(5)外语水平证明;(6)补充材料(获奖证明、论文、研究成果证明等,如无,此项可以不提交);(7)所申报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须认真填写以上材料,所填内容要真实准确。将(1)至(7)项申请材料原件扫描整合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文件名为“姓名+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材料”。报到时需提供相应材料原件备查。4.学院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夏令营入营名单。入营名单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名单为准,不再另行通知。考核评选夏令营活动期间,学院将对营员进行全面考核,最终根据申请材料、在营期间表现等综合情况评出“优秀营员”。其中,大学英语六级达到425分及以上或托福(TOEFL)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或雅思(IELTS)成绩达到6.5 分及以上的考生,其他语种提供相应的国家级语言考试通过证书或该语种国家语言水平证明,经各专业评估鉴定为合格的考生,根据学科要求,可对其免试外语水平测试。不符合以上要求者,须在对营员的全面考核环节测试外语水平,外语水平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考核结果及优秀营员名单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名单为准。支持政策“优秀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2025年研究生推免资格,并申请我校推免生时,申请专业须与“优秀营员”公示的专业相同;如专业、方向名称有调整的,以《北京语言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或相关通知为准。符合以上条件的“优秀营员”可通过推免方式直接拟录取为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无须参加推免复试。“优秀营员”须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中注册并填报我校志愿,并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接收确认复试、待录取通知等相应程序。未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程序的,视为自动放弃我校“优秀营员”资格。有条件的考生,可在本科四年级阶段提前选修我校研究生阶段课程,所选课程成绩可在入学后进行认定;达到毕业要求的,可申请提前毕业。联系方式李紫茵(微信号:wxid_dqumu62fxmgp22)肖梓欣(微信号:Septemb9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