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考研网

常用工具:学信网 | 学籍查询 | 学历查询 | 学位查询 | 学信档案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

2024-08-04来源:网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1bFdDzErliGThNFOJAKlQ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招生简章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将于2024年7月底举办“神外所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线下举行,面向全国高校招收营员15-20名,通过实地参观、导师讲座、师生零距离对话、学长分享、手术展示、前沿热点科研项目介绍等精彩活动,增进优秀大学生对神外所的了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帮助有志于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同学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根据夏令营考核表现颁发证书,优先录取政策详见后文。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简介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3月,拥有六十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新中国第一所神经外科研究机构,由“中国神经外科之父”赵以成教授和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创建。在张亚卓教授、江涛院士为代表的历任所领导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不懈努力下,研究所现已发展为集科研、教学、临床与预防为一体,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在神经外科诸多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研究所是我国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结合,创新发展的先驱,为我国神经外科的起步、崛起、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被卫生部命名为“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命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癫痫防治项目办公室均设在研究所。拥有脑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脑胶质瘤研究国际合作暨临床试验平台、中国重大脑疾病国际交流基地、脑肿瘤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所自创建以来一直承担着国家及首都神经科学发展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工作,牵头创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统一全国神经外科的病例和疾病诊断标准。创办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神经外科专业最新成果的重要窗口。研究所学科齐全,下设细胞生物研究室、分子神经病理研究室、病理生理研究室、神经药物研究室、损伤修复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脑肿瘤研究室、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颅脑创伤研究室、神经解剖研究室、多模态神经脑功能影像研究室等15个基础研究室,神经病理中心、神经电生理研究室2个临床研究室,具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神经科学临床转化医学研发、应用、推广的能力。近年来研究所布局多项产业规划,加强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获得专利授权数135项,软件著作权38项,完成20项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神经系统肿瘤靶向药物与细胞治疗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建立了靶向药物研发、免疫疗法创新和分子诊断开发三大平台,开展新型神经肿瘤药物及分子诊断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所是我国神经科学界领军人才培育摇篮,创办北京神经外科学院、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学院。研究所拥有优秀的研究生教育实力,是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基地。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二级学院,获批博士生培养点4个,硕士生培养点7个,以神经科学为中心,包括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神经肿瘤、神经介入、神经分子病理、神经电生理、功能神外、周围神经外科等特色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38人。研究所先后共承担课题7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300余项。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4000余篇,其中以脑肿瘤研究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杂志。2009年王忠诚院士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编号第1859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忠诚星”。2019年王忠诚院士获评“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3年江涛所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所始终立足国际前沿,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解决脑重大疾病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国际一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基地,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的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人才队伍。研究所始终以“王忠诚精神”为指引,不忘为人民谋取健康福祉的初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转化医学研究为主线,以临床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神经外科领域重大、疑难疾病的基础与临床问题,致力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循环医学基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神经外科创新与转化之路。PART 01一、夏令营活动安排1.线下主体活动(1)活动内容参观交流环节:设置开营仪式、导师讲座、师生零距离对话、学长学姐及历届优秀营员交流分享、参观实验室、手术展示、前沿热点科研项目介绍等精彩课程;结营考核环节:填报了心仪导师的营员,参加结营考核笔试和面试,通过营员-导师双向选择,颁发“优秀营员”证书,详细优先录取政策见后文“五、招生优先政策”;全程参与的营员还将获得神外所颁发的精美文创礼品一份。(2)时间安排报名起止时间见后文,入营时间预计为7月底,具体时间以后续通知为准。2.线上综合活动夏令营主体活动结束后,将持续组织营员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导师组会、学长学姐交流及学校招生政策讲解和答疑活动。具体时间和内容请以后续通知为准。3.结营考核安排具体考核时间、考核内容等以学院后续通知为准。PART 02二、申请资格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无任何违法违纪记录;2.全国各高校医学相关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3.在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本科总成绩年级排名前30%;英语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50分或同等水平以上;4.有志从事医学及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科技创新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优先。PART 03三、申请材料申请材料要求(各项材料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电子版报名时提交、纸质版报到时审查。1.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登陆“学信网”在“在线认证”一栏申请办理《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下载并打印。电子版:将生成的验证报告电子文件命名为:“1.学籍信息-姓名”;2.照片:本人近期一寸白底彩色身份证版式照片。电子版:照片请使用JPG格式电子文件,命名为:“2.照片-姓名”;3.本科阶段成绩单及本专业排名证明(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电子版:各生成PDF格式的电子文件,命名为:“3.1成绩单-姓名,3.2专业排名-姓名”;4.证明材料:要求将英语水平证书、获奖证书等所有证明材料,扫描为一个PDF文件,命名为:“4.证明材料-姓名”。5.个人简历和自荐信:要求A4纸一页,包含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本科院校,专业,主要课程,成绩体现,英语成绩,个人特长等。电子版:PDF格式,命名为“5.个人简历-姓名-联系方式”。6.个人成果(若有):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科研论文请制作目录表格,包括文章名、作者、标注第几作者、署名单位,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等。电子版:目录Excel格式、其他PDF格式,请单独建立文件夹,命名为:“6.个人成果-姓名”。*注:申请材料如有虚假,将取消申请人由此获得的一切利益,并保留追究申请人责任的权利!PART 04四、申请流程1.网上报名(1)报名网址/二维码:https://docs.qq.com/form/page/DVnZVeWlsZmlHa0l3,请认真填写小程序中的个人信息以便核对。(2)起止时间:自即日起至2024年7月5日上午11:00前。2.提交材料网上报名提交成功后,将所有申请材料(1-6项)按顺序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命名为:“姓名+身份证号后4位+2024年首医夏令营申请材料”,压缩后于2024年7月8日上午11:00前发送到电子邮箱:bniyjs@126.com。*注:①请申请人务必认真准确填写申请材料的所有内容,本次活动的所有申请材料将作保密处理,只用于夏令营活动,如因信息提供有误或未按时完成网上申请造成的相关损失和责任由申请人负责。②以上两项均完成后,才表明报名成功。3.入营资格申请时间截止后,我院将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和择优筛选,最终入营的名单于2024年7月10日前电话通知申请人。未获得入营资格的学生不再另行通知。*注:取得入营资格,但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夏令营活动者,务必于2024年7月12日上午11:00前电话联系教学办公室(010-59975092)并发送邮件至电子邮箱bniyjs@126.com告知。PART 05五、招生优先政策学院将从最终进入夏令营结营考核的营员中,根据考核成绩和营员-导师双向选择的结果,选拔优秀者授予“优秀营员”称号。优秀营员可在2025年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时享受以下优惠政策:如获得就读学校2025年推免资格,并登陆“教育部推免系统”填报与夏令营结营考核专业相同的志愿(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一致),将由学院优先向学校推荐录取,同时提前参与到学院丰富的学术活动中。其余营员授予“合格营员”称号,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入首医2025年推免生预选拔复试。*注:仅在网上报名时选择“夏令营模式二”者可享受此条招生优先政策,选择“夏令营模式一”者无法享受该政策。PART 06六、其他事项1.入营营员住宿自理,我所提供午餐,并给予适当食宿和交通补贴;2.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学院相关规定,按照统一的安排参加各项活动,并注意安全,无故缺席者将被取消营员资格;3.营员在夏令营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营员本人承担。PART 07七、联系方式电话:010-59975092,010-59976113(工作日09:00-11:00,14:00-16:00,非工作日可发送邮件至邮箱)联系人:姜老师,李老师邮箱:bniyjs@126.com微信公众号: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教学办公室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为用户投稿上传或网络转载,如因工作失误侵害了第三方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侵权删除信息请发邮件至:2544906@QQ.com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


本站推荐

    发明专利包过申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