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4年材料研究院优秀
原文链接: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2024/0517/c120a94469/page.htm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4年材料研究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通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举办“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4年材料研究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旨在增进国内高校本科生对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及相关学科的了解,扩展营员的学术视野,促进我院导师和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本次活动以线下形式开展,夏令营活动开展时间为2024年7月1日-4日(暂定)。活动形式和入营名单后期公布。一、申请资格A.直硕或直博1.全国高校本科在校生(2025年毕业),本科专业要求:材料、物理、化学化工、电子信息、能源、生物等相关专业。2.本科前5学期总评成绩在该校同年级本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能获得所在本科院校推免资格。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不存在任何有违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行为。5.身心健康,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6.英语成绩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1)大学英语六级425分及以上;(2)托福90分及以上;(3)雅思(A类)6分及以上;(4)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I各项成绩等级为5及以上。B.公开招考博士已获得或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前获得材料、物理、化学化工、电子信息、能源、生物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符合《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相关实施细则中的报考条件。二、申请材料A.直硕或直博申请材料:1.申请表(在线填写,需要亲笔签名)2.有效身份证明(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3.本科学生证或在读证明4.个人自述:介绍本人专业背景、从事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等(直硕1000字以内,直博3000字以内)。5.外语水平证明6.专家推荐信2封:申请人在线邀请两位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含)以上职称专家在线填写推荐信。推荐专家按系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上传专家推荐信。同时请专家在线完成推荐书后协助妥善保存推荐信原件,待后续接收通知将书面版寄至我院。7. 前5学期的各科成绩单原件(需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8. 前5学期的年级总评成绩排名(需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9. 个人简历10. 其它材料: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交,包括获奖证书复印件(学术类相关奖项),能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物等。11. 申请直博学生需提供:意向报考博士生导师提供的入营邀请函。注意:直硕和直博只能报名一个。 B.公开招考博士申请材料:1. 申请表(在线填写,需要亲笔签名)2. 有效身份证明(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3. 硕士在读证明或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4. 个人自述:介绍本人专业背景、从事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攻读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等(3000字以内)。5. 外语水平证明6. 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单(需盖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7. 意向报考博士生导师提供的入营邀请函8. 个人简历9. 其他能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注意:公开招考博士以交流了解为主,故不强制要求专家推荐信。系统中需要按照“报名提示信息”中推荐人信息填写提交推荐人申请,无需专家反馈。三、申请方式及时间1.申请人通过清华大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服务系统注册登录,在线完成系统报名,并按要求上传材料,逾期不再接受申请。报名时间:5月22日9点-6月12日9点报名链接:https://xlybm.yjszsfw.com2. 通知时间:6月20日17点前。请及时关注申请系统通知,回复是否参加意见。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3. 申请人需保证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对在夏令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有违学术道德和专业伦理等不当行为的,或存在其他严重影响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撤销相应资格。四、费用说明本次夏令营为线下形式,入选营员需自行前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本次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入选营员交通自理。活动期间在深的用餐我院统一安排,并为外地学校营员发放住宿补贴150元/人/天。五、招收直博生师资姓名招生学科研究方向个人简介链接李宝华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bh/list.htm刘碧录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bl/list.htm李勃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b/list.htm李丘林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ql/list.htm曹译丹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cyd/list.htm贺艳兵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hyb/list.htm李佳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材料设计与计算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j/list.htm干林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gl/main.htm翟登云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zdy/list.htm邹小龙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材料设计与计算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zxl/list.htm周光敏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zgm/list.htm韦国丹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wgd/list.htm丘陵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ql/list.htm孙波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sb/list.htm研究组介绍:http://bo-sun.group余旷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材料设计与计算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yk/list.htm徐晓敏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xxm/list.htm温博华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wbh/main.htm苏阳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sy/main.htm彭乐乐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低维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pll/main.htm邓敏聪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dmc/main.htm陈振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低维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cz/main.htm宋清华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sqh/main.htm柳明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m/main.htm王自强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wzq/main.htm雷钰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低维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y2_4216/main.htm李梦瑶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lmy/main.htm侯廷政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设计与计算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htz/main.htmSafakath Karuthedath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能源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Safakath%20K/main.psp汪鸿章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界面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https://www.sigs.tsinghua.edu.cn/whz/main.htm六、研究院及项目介绍材料研究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共有42位教师,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 23人次(两院院士2 人、973 首席科学家 1人、国家杰青 2人、万人计划获得者1人、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人次、四青人才13人次)。学科重点建设能源材料与器件、低维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智能界面材料与器件六个方向,打造全球材料领域的科学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研究型和产业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的发展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支撑,实现材料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本学科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2021-2023年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近 800 篇,获得授权专利 130 余项,近三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级项目 140 余项(到账总经费超3.7亿元),科研成果转化超过6 千万元。 材料研究院已建成了多个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及多个深圳市创新载体,如深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碳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热管理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深圳市下一代动力与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及积累,现形成总资产超过1.2亿元的材料与器件检测分析平台(CNAS认可),年均对外服务3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为广东省和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硕士项目材料研究院具有中文硕士项目085600材料与化工(01功能材料与器件)和全英文硕士项目 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01全球环境与新能源)。1.材料与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硕士项目材料与化工(功能材料与器件)项目是在原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硕士项目基础上,适应国家工程硕士大类改革需求,结合新能源交叉学科工学硕士项目,延伸拓展创建的项目,项目学制为2-3年,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与综合型、具有全球视野的材料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项目将前沿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创新教育模式,旨在激发学术志趣,提高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业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所培养学生多次获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术新秀奖、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突出特色:专业实践前往我院联合培养基地或专业实践单位、导师认可的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不少于18周。应用型、综合型工程人才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全球环境与新能源)硕士项目致力于培养全球科技、工程领袖和未来企业家,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重大挑战输送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材料工程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能力。项目为全英文全日制项目,学制2-3年,所有专业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全程在深圳学习,采用交叉研究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完成各培养环节,并满足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清华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依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与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共同建设,是清华大学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是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并已按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完成备案的新型学科。项目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包括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足够的科研经费等;优秀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可满足英文授课和指导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交叉学科特色设置适应于未来学科发展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在学位论文方面,学生将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方案。通过课程学习、综合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为国家乃至全球提供高质量环境与新能源技术人才支撑。突出特色:设置多元研究方向低维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环境科学与技术、生态环境交叉学科培养特色的融合-全英文培养理、工培养模式的高度融合-应用系统研究和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的融合-获得清华大学交叉学科工学硕士学位(二)博士项目材料研究院具有中文博士项目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和全英文博士项目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1. 材料科学与工程该项目是清华大学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重点发展的学科,也是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抓住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契机,开展原创研究、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突破材料应用瓶颈,推动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智能化、制备过程绿色化以及清洁能源与信息技术变革。突出特色:学术型博士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2. 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基于材料、环境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依托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和环境与生态研究院的学科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为主要导向,在环境与新能源技术领域内,秉承科学研究的精神,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前沿的新材料、新型器件、环境工程技术,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低碳新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新技术,为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培养具有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多学科背景知识、较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层次学术人才。突出特色:设置多元研究方向低维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环境科学与技术、生态环境交叉学科培养特色的融合-全英文培养-理工培养模式的高度融合-应用系统研究和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的融合-导师组制度,交叉指导-获得清华大学交叉学科工学博士学位七、咨询方式冯老师电话: 0755-86954061邮箱: admissions.imr@sz.tsinghua.edu.cn